上海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试题资料

2020年5月 第二周 教综模拟题83

未知 | 2021-09-23 14:58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   )的评价。
A.主体取向  B.客体取向
C.过程取向  D.目标取向
2.在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
A.甄别适合培养的学生    B.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C.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D.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3.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4.学生家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   )。
A.领路人    B.合作者
C.检查者    D.主导者
5.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的特点。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7.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理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深度加工  B.过度学习
C.及时复习  D.组块化编码
8.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是(   )。
A.观察  B.制作
C.表演  D考试
10.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共鸣  D.兴趣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有: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其中,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故本题选C。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评价改革。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有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有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的根本的在于促进发展。故本题选C。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题干中,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故本题选C。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家长应成为学校教育目的积极合作者,努力通过家校合作来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故本题选B。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题干中,关键期对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故本题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中,在不同的阶段,老师采取适合本阶段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故本题选C。
7.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保持策略中的深度加工。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并重新编码、分类组织、归纳和整合到过去的知识结构中,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加工,使各种信息层次更为清楚,不容易忘记。题干描述与深度加工相符。故本题选A。
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个概念相关,并以发散思维为核心。故本题选D。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袋评价)和考试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方法。故本题选D。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适当的表情,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体现了无意注意。故本题选B。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