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测

首页 > 上海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2022上海公务员考试文言文阅读例题解析

上海公务员备考_华图教育 | 2021-10-29 00:33

收藏

2022年上海公务员公告即将发布,上海华图教育为备考的考生准备了一些备考资料,赶紧来看看>>>

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的文章阅读中会涉及到一篇文言文,这是上海市考的特色所在,也是“难关”所在。从往年考试情况看,文言文有可能单独出现在A类试卷,有可能单独出现在B类试卷,也有可能同时出现在A、B类试卷中。所以各类考生都要积极做好文言文的备考。

 

关于文言文,考生首先要克服畏难心理,再掌握一定解题方法,积累相关知识储备。市考文言文考查难度大致上相当于高一高二的难度,本身阅读难度不大。考生在阅读时不必纠结个别字词,通过上下文、文章注释和题目选项进行整体理解即可。题目往往考查细节、主旨以及文言虚词理解。关于文言虚词,高频考查“之”、“者”、“然”、“而”等字,考生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积累。

下面将对2019年市考考查的文言文题目进行解析,帮助大家熟悉考情并学习相关方法。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灜王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②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③,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④纸灰之类冒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⑧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①冯瀛王:冯道(882~954年),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死后追封为瀛王。

②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③钱唇:铜钱的边。

④和:混合。

⑤冒:覆盖。

⑥范:模子。

⑦砥:细的磨刀石。

⑧燔(fán):烧。

1.下列说法中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活板印刷操作非常简易

B.宋代以前,我国还有其他印刷术

C.活板印刷的发明者是一个普通的平民

D.毕昇所制的字印在他死后还保藏得很好

【答案】A。解析:A选项可对应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文章意思是如果只印两三本是不简易的,如果大批量生产,则速度极快,所以A选项缺少前提条件的限定,和原文不一致。B选项对应到文章第一句可得,宋代以前还有雕版印刷术,符合文意。C选项对应到“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布衣”即平民的代称,符合文意。D选项对应到文章最后一句可得,符合文意。因此,本题答案是A。此题即一般的细节判断题,A选项考查细节判断高频设错点——缺少条件限定导致概念变化。涉及到的文言翻译较为简单,结合上下文即可理解。

2.下列关于活板印刷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活板印刷术在唐代使用得很少,从五代开始才用于印刷经文典籍

B.活板印刷是用一个铁制的模具作为底板,里面可以根据需要嵌入木刻的字印

C.字印平常不用的时候,就贴上纸,按照音序收纳在木格中

D.铁模具和字印之间要敷一层松脂、腊、纸灰等混合制成的药剂。利用火烧令药剂熔化,可控制字印的黏合与脱落

【答案】D。解析:A选项可对应到文章第一句话,在唐代使用得很少,从五代开始才用于印刷经文典籍的是“板印”,即雕版印刷术,不是活板印刷术,A选项概念偷换,不符合文意。B选项对应“用胶泥刻字”、“设一铁板”,可知活板印刷是用胶泥刻的字印,不是木头,B选项概念偷换,不符合文意。C选项对应“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可知活板印刷是按韵收纳,不是按音序,C选项概念偷换,不符合文意。D选项对应“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符合文意。因此,本题答案是D。此题即一般的细节判断题,设错类型都是常规的偷换概念,难度不大。涉及的文言翻译也不难,D选项涉及到的句子有生僻字词,但注释都有解释,结合注释即可大致理解。

3. 关于下列四个句子中的助词“者”的用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②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④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A.①和②的用法不同

B.①和③的用法相同

C.②和④的用法不同

D.四个“者”的用法各不相同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者”用于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事、情况)等。①②都属于这种情况,可翻译成“......的印”。“者”可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即这种用法,可翻译成“向来没有准备的奇字”。“者”用在因果复句的末尾,提示原因,可翻译成“......的原因”,④即这种用法,“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梳理”。因此,本题答案是C。

4.本段文字想要表达的主题是

A.活板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B.活板印刷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进程

C.活板印刷与雕版印刷的工艺差异

D.活板印刷的操作方法及其高效的原因

【答案】D。解析:通过文意大致理解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活板印刷术高效便捷的操作方法。A、B选项文章没有涉及。C选项,文章开头有提到雕版印刷,但并没有比较两者之间的工艺差异,不符合。因此,本题答案是D。此题是基于文章整体的主旨理解,结合上下文大致理解即可得出答案,难度较低。


预约公告,考试消息不错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