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2.既是德育的主体,又是德育的客体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关系是( )。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5.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6.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儿童人群的年龄范围是( )。
A.3-12岁儿童 B.4-6.5岁儿童 C.6-12岁儿童 D.6-16岁儿童
7.“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儿童智商在( )之间。
A.70-90 B.55-70 C.25-55 D.25以下
8.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比,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更强调( )。
A.社会起因 B.个体起因 C.婴儿期的发展 D.青少年期的发展
9.表示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位置的是( )。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百分等级 D.标准分数
10.学生在认知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系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属于( )。
A.场独立型认知方式 B.深层加工认知方式 C.沉思型认知方式 D.表层加工认知方式
2020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综模拟题及答案解析7
【参考答案】
1.B【解析】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故本题选B。
2.B【解析】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故本题选B。
3.B【解析】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故本题选B。
4.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故本题选C。
5.B【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故本题选B。
6.D【解析】韦克斯勒编制了若干套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儿童。故本题选D。
7.B【解析】智力的差异其中一个表现是个体智力水平的差异。一般人智力都集中在90-110之间,低于70的为低智儿,高于140为天才,处于55-70的为可教育性智力。故本题选B。
8.A【解析】维果斯基提出的是“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本题选A。
9.A【解析】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弥补了斯坦福-比纳量表的缺陷,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离差智商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故本题选A。
10.B【解析】根据学习者对信息加工时的深度可将认知风格分为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深层加工指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得内容的深层意义。表层加工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他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系起来。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