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
2.(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的是(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原则中的( )。
A.因材施教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
5.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6.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下不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征的( )。
A.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B.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C.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 D.思维可以逆转
7.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而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9.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0.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特殊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自觉性
2020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综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
【参考答案】
1.C【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故本题选C。
2.B【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故本题选B。
3.B【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故本题选B。
4.A【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题干中所描述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故本题选A。
5.D【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故本题选D。
6.D【解析】前运算期的儿童,出现了语词和早期的符号功能,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同时又表现出泛灵论的特点。故本题选D。
7.D【解析】根据题干的意思学生能够抛开具体事物的限制抓住现象的本质说明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故本题选D。
8.C【解析】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这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6~11、12岁属于童年期;11、12~14、15岁属于少年期;3-6、7岁属于幼儿期。故本题选C。
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少年期的典型特征。故本题选B。
10.C【解析】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故本题选C。